◎《評說周世顯其美德及人格魅力》(葉來香)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水西)
 
《愛在國破家亡時─亂世不了情》
作者:老莫 / 2003
  「猶恨逢亂世,偏為帝女花。」生在皇家,歎多少人夢寐以求,求之不得;然亡國在即,烽火戰亂,此時,身在皇家,便註定了她(他)一生的悲哀,一生的無奈,一生的恥辱!
●周世顯與長平公主

  周世顯是官宦子弟中的佼佼者,不僅才高八斗,更是貌比潘安,上天本來很眷顧他,讓他生在顯赫豪門,不用像貧家子滿腹經綸卻懷才不遇,俊逸出色卻為斗米折腰;但,當他正值壯年,意氣風發之時,上天對他卻又何其殘忍。

  被列為當朝駙馬人選之一,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如果沒見到身為鎮遠大將軍的義兄受奸臣誣陷而飽經折磨,邊關屢屢告急而朝廷猶自笙歌漫舞,相信他也會像那些獲得此榮譽的王孫公侯們一樣,很樂意參與這場競爭的。他雖只一介文弱,但有滿腔男兒熱血;此刻他要的不是兒女情長,而是報效國家,護守疆土!

  帶著幾分得見皇帝的僥倖,他還是在父親的安排下踏進了深宮。從幕帷內傳出的聲音清脆悅耳,淡淡地,暖暖地,似春風拂面,卻拂不去他心中難平奇冤、難訴國危的焦慮;又似秋意沁脾,卻掩不住他滿懷對奸佞當道、禍亂朝綱的忿恨!

  長平本也是幸運的,上天毫不吝嗇賜與她過人的聰慧與絕美的容顏,使她在皇家過多的王子公主中獨得偏愛,而遍閱當朝豪士俊傑,選出人中之龍得伴終生的自由更不是每個公主都能得到的恩賜。對周世顯的大名,長平是早有耳聞,今日得見,更覺所言非虛。他不卑不亢的態度讓她起了挑釁之意,而她傲慢無禮的問話也將他心中原有的怨火激得更熊,這也正是長平想看到的,她欣賞他的傲氣!於是,揭開幕帷,翩翩步下台階,她已選中了她的駙馬;四目相對時,明眉秋眸,一池春水竟瞬間洗淨他滿腹的怨忿,一切就這麼簡單,兩人一見鍾情!

  上蒼可能覺得兩人的姻緣太過平順,至少對長平是如此。她本來只是歡歡喜喜選個知心人付託終身,歡歡喜喜等做新嫁娘,歡歡喜喜期盼著與周世顯美好的未來,雖然她的憂國憂民之心不讓鬚眉,但待嫁的一刻,她心中的確是充滿著殷切的期待與無盡的喜悅。周世顯卻是不安的,他也有滿肚子的歡喜,但始終感到不安,有絲焦慮,有絲輕愁。含樟樹下,緊握住長平柔軟的雙手,許下永不分離的誓言時,他的焦愁奇異地消失了,只有如潮似浪般的情意對她傾吐。而幾度回首,望著她逐漸遠去的背影時,那本已消逝的感覺又向大山般壓向心頭,更沉,更重!現實是殘酷的,暴風雨來得如此急切,就在那一瞬間,國亡了,家沒了,人散了……

  這段情的開始是美好的,幸運的,畢竟在那強烈的社會束縛下能得到一點自由,得到一份真愛是非常不易的,奈何身處亂世成為兩人最大的不幸!分離的日子總是刻骨的相思與漫長的等待,而那相聚卻又如此短暫。長平終究是個女人,面對周世顯的離開,她那顯赫的公主身份沒帶給她半點不同,此刻她與世間所有陷在愛河中的女人一樣,需要的只是情郎的呵護與疼惜。一切噩耗都來得太急太快,讓長平失去了辨別的能力,不然她應該讚歎周世顯的重諾守義,該看見他的無奈不捨,但她看到的只是他的絕情離去。

  旁人的擺弄,陰差陽錯的事實,兩人之間的鴻溝越來越深。周世顯並不知道這點,他對長平的愛始終如一,就如他當初許下的誓言;而得知他蒙受牢獄之災,重重誤會下,她依然毫不猶豫以身犯險,深入虎穴,為的也是對他的愛,只是這愛中,已經有了雜質,她愛他,卻不信任他!終於,再次相聚後,長平親口吐出對他的質疑時,周世顯愣了;她眼泛凶光,準備隨時舉起手中的利刃時,周世顯傻了;誤會已何時變得如此深沉?!他只能解釋,只能堅定地回答她每一句質問,而望入他明亮清澈的雙眼時,長平也茫然了,究竟誰對?誰錯?或許長平自己也沒意識到,經過十年的滄桑變化,她對所有人都有了一份警惕之心,哪怕面對的是她所愛的人。周世顯的解釋只讓她平息心中的怨氣,婉君格格的訴說只讓她釋去了常壓心中的疑惑,只讓她相信自己果然沒愛錯人,卻都沒能使她真正瞭解周世顯,真正懂得他對她的愛。

  執意求死,黃泉獨行,決不累及駙馬,長平的本意是好的,她只願他活,卻沒去想到周世顯十載相思期盼一朝全付諸東流,將情何以堪!時代不同,政局不同,人生因各人的際遇而更不同。長平誓為帝女花,不屑宮牆柳,本死得大義,卻在臨死方對周世顯真正敞開心扉,以心易心,實在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殉情含樟,泉台合葬,亂世中的姻緣早知無好結果,既已相許,又何妨愛得坦誠,愛得灑脫!

  這正是:紅塵本多苦,眾生惹癡情,歡笑離別淚,倚夢化煙雲!

●周世顯與婉君格格

  如果要說周世顯在這血肉橫飛的亂世中最幸運的一件事是什麼?那就是遇到了婉君格格。大草原上成長的姑娘似乎總比中原女兒多了幾分豪邁大度,這點特質在貴為王府千金的婉君身上更為顯著。婉君好學,所以對才高八斗的周世顯欽佩不

已;婉君重情,所以對周世顯的「歸心似箭」同情萬分;而周世顯那一身的浩然正氣,錚錚傲骨更讓她欣賞動容。終於,在周世顯不吃不喝、連夜奉還金批令箭時,婉君深墜情網,不可自拔了。

  在瞭解周世顯真實身份後,婉君是痛苦矛盾的,但並未完全放棄,他的國家已經覆滅,他這駙馬是名存實亡,婉君也清楚這點。這時,沒有一個人真正懂得、真正了解周世顯,只有他自己最明白,他永遠是駙馬,是長平公主的駙馬!即便深知國是因腐敗而該亡,異族將以賢政而昌盛,他還是長平的駙馬,絲毫沒有改變!婉君始終瞭解他,懂得他,她對他的愛也因瞭解而更加真誠。見到長平對他的不信任,婉君是憤憤不平,她一字字向長平訴說著周世顯的好,周世顯的情;她是那樣維護著他,急切地似乎忘記眼前的女人是她的情敵。周世顯並不知道其實是格格的一番話才使自己真正得到長平的信任,挽回那份久違的愛,他也不明白格格是以怎樣一種心情將他送回長平的身邊;但,即使他知道、明白,也只能漠視,當作毫不知情,就如他對她說的話:「世間有一種情,是永遠轉變不成愛情的。」她還有美好的未來,所以他一定要狠心,不能讓這虛幻的男女之情誤了她一生,不能讓她對他還存有一絲一毫的眷戀。周世顯的苦心,婉君深深明白,將悲痛埋藏心中,她真心祝福他與長平。

  但上蒼卻剝奪婉君、在她永遠失去他的同時看到他幸福的期望。眼見他一步步走向死亡,她無能為力,這是他自己選擇的路,她明知不該,卻只能放手;她是他的紅顏知己,她是最瞭解他的人,成全他的愛,也是她唯一的選擇!

  道是:落花雖有意,流水歎無情,十載相思夢,一朝訴離魂!


●長平公主與李清華

  亂世出英雄,此話半點不假,身為義軍將領的李清華雖與英雄還有點距離,但也是耿直率性的好漢一條。李清華也算是長平的仇人,因為他是攻入京城的先鋒,毀她家園的亂臣賊子,長平對他是恨之入骨,他對長平卻是一見鍾情!

  領兵搜尋「餘孽」的那晚,一眼見到面容蒼白的長平,李清華似乎看出點什麼,她難掩的高貴與絕美讓他有所感覺她身份的不一般,也更讓他心動心悸。兩人其實是很有緣的,在第一次的匆忙一會後,李清華總能在長平最需要幫助時出現在她身邊。他竭力的守護讓長平感激不已,所以在識破他原來的身份、一番聚散後,她還是原諒了他,允許他成為她的朋友。

  李清華對長平的愛真摯又熱烈,他不在乎她心有所繫,他只要能永遠保護她,永遠陪伴她就足夠了。他曾離開過一次,卻因她的孤苦無助奪去他更多的心痛憐惜,於是,他對自己發誓,永遠不再離開她!

  長平很清楚他的心,感受到他的關愛,但她無力回報,她時時刻刻想著的始終是那「忘情負義」的周世顯。其實即使沒有周世顯,她也依然很難回報他的愛,畢竟兩人的懸殊太大。這不是貧富的差距,不是身份的高低,而是心靈的感應,情感的溝通;就如她第一眼看到周世顯,周世顯第一眼看到她一樣。

  夢始終都會醒,李清華的夢也在長平懷中灰飛煙滅。他好不甘心就這樣死去,好不甘心就這樣離開她;他違背了自己許下的誓言,即使是死在她懷中,看到她為他而流的淚水,他還是死難瞑目。對李清華的死亡,長平是無比悲慟的,畢竟在她最艱辛的日子裡,保護她、陪伴她的人一直都是他,他的深情她卻從來沒有一絲的回報,如今,她只能用淚水與呼喚當作對他的一點點補償!

  只歎:襄王惜春夢,神女無凡心,自惹多情苦,孽債付平生!


《論周世顯》
此篇文章為2004年本站舉辦之「亂世不了情•徵文比賽」第一名
作者:雨夜默行
  明朝滅亡之時,周世顯身為前朝舊臣、皇室駙馬,理應殉國追隨先帝,以示效忠大明,未這樣做並非貪生怕死,而是正當江山易幟、社稷動盪,百姓處於擔驚受怕、饑餓困頓之時,他要為民而活。

  滿清初入關登宮殿掌朝權,在少數漢人心中滿清為異族蠻夷之邦,南方的反清勢力乃明室血脈,師出有名,但在世顯判斷實不可行,若百姓

深受明朝恩澤感念不忘,則勝負之數,成敗之勢,或未易量,可逃難時所見聞之百姓心聲及戰爭帶來之滿目瘡痍、哀鴻遍野深烙其心,百姓並無他求,亦不知何謂「正統血脈」?何謂「亂臣逆賊」?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誰有本事、誰能帶給百姓安定則民心附之;太祖皇帝起於民間,亦非世襲而建大明,歷任數百年,由此而扶正血統。明朝之所以亡,實因未掌握其民心向背;南方史可法大軍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再戰勢使山河倒、朝綱亂。滿清入關影響除朝代更替外,更為制度章規之改變,兩族文化差異懸殊,民安所措其手足?唯恐誤觸法引來殺身之禍,「十從十不從」之獻策乃假清廷之手澤漢人,實為漢規治漢甚而漢人同化滿人,古有明訓:「忠臣不事二君。」世顯幼受庭訓必深知此理,熟讀經書卻不為傳統封建所囿,身處亂世卻不為世俗眼光所懼,審勢而行,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利;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且其身份特殊不曾或忘,在太后面前謙稱己為「晚生」而非「臣」,何來投靠清廷之說?傳言不攻自破。袁寶倫歷任三朝卻無建樹,盡行阿諛奉承、陷害誣告之能事,從未為國出謀擘畫,士大夫無恥是為國恥,二人之為人處世,不言可喻;然世不察,僅以雙目所見、雙耳所聞為準,竊怪罪其行徑,謾罵唾棄加諸於世顯身上,即便如此,其心自始未動搖。

  含樟合抱,十年分離,一個個月圓之夜的期待落空,一次次誤傳死訊的椎心衝擊,在聽聞袁寶倫抓到已殉國公主遊街時,奮不顧身欲闖入望其一眼,那份膽識那份執著,那宣洩不止的淚水,癡心不忍側耳聞。這麼多年無論受到多少質疑與羞辱,世顯都忍了下來,他為的是等一個人,為了那句生死不分的誓言;婉君格格的愛慕之意他豈不知,但每言及於此總是顧左右而言他,不忍傷害格格而未說破,可世顯的態度表明了一切;量制新裝時心不在焉敷衍應付,最後甘冒奇險逃婚,若其心存二念,何以身陷於此?非長平不娶專情執著,此為癡情;言出必行功在社稷,此為重義;謙恭有禮才華洋溢,此為溫文儒雅;在渾沌亂世中驟然變故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慌,未因此影響對事物的判斷能力,謀定而後動,雖千萬人吾往矣,恩德風範披於民甚深。

  長平公主還朝後,十年的等待終有結果,何以一心求死?為了一段不悔的深情。雖說世顯於公可暫拋兒女私情,格格冒死替他盜出令箭後,信守承諾如期返回,但於私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平凡人,也有七情六慾,有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選擇自己想走的路。明朝有其祖訓宗法,長平公主乃帝女花,縱清廷待之以君王之禮,皇上親自為其賜婚,觀之雖是一片美意,但實有藉此攏絡天下民心之意,可謂化干戈為玉帛天下一統,至此再無戰事,但當清廷取信於民後,難保不會對「前朝遺族」心生戒備;此點世顯必亦料得。先帝崇禎自縊後,長平身為皇室,怎能在新朝的宮殿內寄人籬下,成任人擺佈的傀儡,殉國理所當然,天經地義;世顯對公主一片癡情,為情而死實為解脫,了卻生不能同裘之憾事。既然死意甚堅,何以不初始即自戕而待十年?且當是時,闖軍入宮復值清兵入關,首當其衝莫過社稷黎民,賢者不悲其身之死,而憂其國之衰。雖朱姓世家已亡,但山河百姓猶存,身懷安邦撫民之重任,求死不義不智;不知公主下落,死亦不甘不捨;殆國稍穩,民心漸定,繁華盛世現於前,此時方有權有理殉前朝,愛妻相伴去的安然。生為民,死為情,生國則獻謀策,死國則全忠孝,進退分寸細權衡,公義私情兩兼備,生有價值,死得其所,此生無憾!

彩鳳樓內選駙馬,含羞帳外竊偷瞥;
儒雅世顯帝女花,含樟合抱生世約。
逆賊造反直逼宮,含淚樹下分離別;
江山易幟朝更替,含恨不復昔宮闕。
亂世動盪民實辜,含憂制法阻殺掠;
佞臣氣狹妒才貌,含冤受誣幽縲紲。
乾清宮中互訴衷,含情身殉心意決;
十年癡情終不枉,含笑相擁死同穴。

《評說周世顯其美德及人格魅力》
此篇文章為2004年本站舉辦之「亂世不了情•徵文比賽」第二名
作者: 葉來香

  在「三花」中,我認為《亂世不了情》中的周世顯是最為富有儒家風範的一個人物;既有不同尋常的兒女情長,又對於國家和民眾的疾苦深記於心,時時刻刻惦記的都是別人,而從不為自己掉一滴淚。在他的身上,不光看到的是外表的風度翩翩、瀟灑倜儻,還可以看到一個溫文儒雅、體恤百姓、不忘紅顏知己、而又不失剛烈性情的一個近乎於完美的傳奇駙馬。
●恨亂臣賊子,疾惡如仇;為忠臣良將,兩肋插刀。

  在明末處於大廈將傾、獨木難支的最後時刻,早已是宦官當道,處處籠罩在腥風血雨、人人自危的恐怖之下。世顯不顧當時的形勢已經是極度危急,搞不好自己也會身陷虎口,依然挺身而出,決心冒險搭救遭大太監劉堪毒計陷害的忠臣大將王謙。其實世顯對於自己是否能夠被選中駙馬而擁有的榮華富貴和至高的地位根本不屑一顧,而正是由於只有被選中駙馬才能有機會面見皇上而向他陳述當下的危機四伏的形勢這一條路可走,世顯才不顧一切的決定盡力爭取被公主選中。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得很清楚:在比較國家利益和自己的兒女私情時,當時的世顯已經毫不猶豫的把前者放到了第一位。

●遇巧妙試探,從容應對;露儒雅風範,不卑不亢。

  當世顯平心靜氣地第一次走到公主選駙馬的彩鳳樓前單膝跪下,並且向兩位公主行君主大禮之後,長平公主為了試一試世顯的才智及膽略而故意發出了好似挑釁般的一番言語。這段對話看起來並不很長,但細細品位卻尤為精彩!世顯並沒有因為長平起初的出言極為不遜而一下子火冒三丈或是被噎得說不出話來,而是面不改色,不慌不忙,有理有據地回應公主,隨即讓長平隱約體察到自己言行的不妥之處。這一段充分展示了世顯的胸懷坦蕩,知書達理;與長平辯論時,思路清晰,條理分明,卻又不失君子儀範的儒雅本性。

●護父皇公主,挺身而出;顯錚錚男兒,鋼筋烈骨。

  我想世顯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在和公主即將完婚之時,突如其來的必須面對起義軍攻入皇宮、而公主又將被賜死的事實。但在這時,我們看到世顯並沒有選擇自己趁早伺機奔逃,而是決定留下來做最後的抵抗,以保護崇禎皇帝和長平公主安全離開。不要忘記:世顯其實是一個文弱之人,雖有滿腹學識,並非一員武將。但在那個時刻,世顯依然決定自己單獨留下來抵擋如潮水般湧來的起義軍,顯然,他早已準備做出最後的犧牲,獻出自己的生命,為了自己所愛的人。

●忍流落民間,含辛歷苦;觀百姓磨難,無私奉獻。

  當世顯逃出北京城而與眾多難民一起逃難時,世顯並沒有因為自己出身官宦之家和駙馬的身份就鄙視和疏遠一般的難民;而是同他們處在一起,走在一起,患難與共,儼然成了一體。當許多難民因為身上沒有足夠的錢而被貪婪的店老闆毫無人性的拒之門外時,也是世顯沒有絲毫猶豫,獻出了身上僅有的值錢玉珮以換取難民一時的休憩場所。

●表真才絕技,雪中送炭;鄙趁人之危,一身正氣。

  當看到有不少難民因為連日奔逃而身染疾病時,又是世顯拿出了自己以前利用閒暇時間學到的一點治病的針灸醫術,而不厭其煩的給每個患病的難民治療以解除病痛之苦。然而當那個黑心的店老闆想要利用自己的醫術來向難民暴利斂財時,世顯毫不遲疑、極其厭惡的拒絕了他的無理要求。

●受強行僱用,身陷王府;瞞真實身份,深藏不露。

  也許我們無法想像和體會世顯從一個明朝的堂堂駙馬,一下子變成了滿清的一個王府當差下人的感覺和心情!但是迫於形勢,也是為了留住一點希望,以求日後能夠再展才能,更重要的是為了生死不明的長平公主;世顯沒有徬徨,沒有絕望,而是選擇了默默的忍受,默默的等待。

●聞公主死訊,悲痛難當;求金批令箭,全為愛戀。

  在劇中可以看到當世顯從周樸那裡得知有關公主已經逝世的消息以後是何等的悲傷,何等的痛不欲生!那一刻,彷彿可以感覺到世顯的心都已經隨著這個消息被擊碎了!由此可以看出,世顯對於公主的愛,早已銘刻在心,他的心和他的愛,儼然已經混為一體!

●許聲聲誓言,一諾千金;釋萬千情種,豪情實義。

  世顯極其難能可貴之處就在於此。當婉君格格替他盜取了金批令箭而放他安全出關以後,他完全可以藉此良機而在與長平公主重逢以後不再返回關外。眾所周知,世顯從頭至尾真正愛的人毫無疑問是長平,可是,只因為臨別時的一句諾言,只因為如果不按時返回交還金批令箭,婉君格格就要被問罪處斬。世顯毅然忍受著被自己深愛的人誤解的痛苦,而在二人短暫的相逢以後再度與長平暫時分離。當從劇中看到世顯和長平的手在東方楚的催促下慢慢地被迫分開時,該是怎樣的一種辛酸與苦楚!

●獻妙計良方,滿腹經綸;救天下蒼生,責無旁貸。

  世顯的文采韜略是無庸質疑的。不論是禮儀還是風俗,不論是天文還是地理,不論是朝綱還是民情,也不論是短文還是妙品,世顯無事不通,無事不曉。在羅克勤王爺的府中,他簡直就成了王爺的萬事通,一個永遠都離不開的能人!在憑藉自己的能力取得了王爺的信任以後,世顯並沒有安逸度日,坐享其成。在新朝百廢待興時,奮力地為剛剛奪取了政權的清帝出謀劃策,提出許多完善的改革方案和體恤百姓疾苦的意見。他的「十從十不從」諫言,不知使多少無辜的生靈免遭塗炭,從而使得清廷鞏固了新生的政權,也使遭受了連年戰亂的眾多百姓過上了久違的太平日子,真是一人造福於數萬民眾。

●埋真愛於心,不離不棄;寧無奈逃婚,椎心悲泣。

  自從世顯跟隨滿清入關以後,每逢初一十五,總是不忘翻山越嶺,來到長平的假墳前等待公主的出現,從不間斷,直到有一天被偷偷跟蹤的格格發現。長平的身影早已深深地烙在了他的心中,印在了他的靈魂中,二人早已合為一體。而後又當清廷把格格許配給他時,他卻只想到多年不見的長平,而決不貪圖榮華和地位,為守住心中和長平在一起的這一片淨土,世顯毅然決定逃婚。他深深地知道,自己的這個冒險的舉動,又將要平添多少誤解和危機!但他做了,因為他明白,自己這樣做的價值!

●為多方求全,捨棄自己;化種種誤解,問心無愧。

  當得知長平公主和清廷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龍脈而欲大動干戈,而後又演變成了水火不容,甚至有可能雙方要浴血一戰、至死方休時,還是世顯及時勸通了皇太后,又不顧個人安危獨自到深山裡去追趕馬上要決一死戰的雙方;又在見到了公主以後,面對長平的種種猜疑和質問,平心靜氣地一一應答,從而使長平理解了自己,也化解了雙方的矛盾爭執,既保護了公主,又幫助長平完成了自己的所有心願。

●悟人生玄機,生死相隨;感世間萬象,真情永駐。

  其實世顯早已感應到了長平心中所想到的歸宿,所以能夠不慌不忙,有條不紊地打點好自己的一切後事。在世顯看來,他和長平早已是一個整體。早在十年前的大婚之日,二人就像千年含樟古樹一樣和二為一。正如他自己所說,兩人之間,永遠有一條無形的帶子將二人緊緊纏繞,永不分離。最初長平並不想讓世顯陪自己一起赴死,但是後來明白了原來根本無法讓自己侍奉清廷,充當他人的玩偶,為他人做嫁衣妝;以及感動於世顯欲屢行當初含樟樹下同生共死的誓言,還有他對自己由衷的理解與超乎尋常的愛戀!所以寧可化作一朵永遠的帝女花,也決不作清廷殿旁的一棵宮牆柳。在本劇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劇情即將結束時二人的那兩句話:「世上最難覓知音,長平死而無憾;有愛妻相伴,世顯去得安然!」最後衷心地希望從劇尾聽到的那陣陣鼓樂之聲,是從天堂傳來,是來迎接二人一同去到天上,到一個只屬於他們二人的世外桃園,一個只屬於他們二人的仙境!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此篇文章為2004年本站舉辦之「亂世不了情•徵文比賽」第三名
作者: 水西
  落日的餘輝灑向沒落的紫禁城,宮苑深處,秋風落葉中,一名身著紫色宮裝的絕色佳人娉婷而立,靜靜地凝望著遠方,雙眸中寫滿了無限的憂鬱與淒涼。心中的長平,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幕。她是一朵尊貴無比的帝女花,也是一枝迎風怒放的傲雪寒梅。

  自長平一出生,生命中便已烙下了「大明」的烙印。天之驕女,長平的父母與其說是崇禎帝

后,不如說是泱泱大明王朝。與她血脈相連的是大明王朝的千秋基業;與她戚戚相關的是朱姓皇室的興衰榮辱。其實從一開始長平的「歸去」就已注定。大明覆滅,王朝結束,屬於那個朝代的人也必定會隨之而去,更何況長平還是崇禎帝最寵愛的公主。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長平的宿命。萬里江山今猶在,千秋家國已成灰。命脈已斷,又怎能在新的朝廷中滋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剛烈如長平,又豈會在滿清的假仁假意下忍辱偷生?

  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上天何其殘忍,讓長平遭遇如此坎坷的命運;上天又何其憐憫,賜給了她一位真心的惜花侶。看遍王孫七寶車後,長平公主選中了左都尉之子——周世顯。忘不了他的瀟灑,愛情已經開始萌芽,想要有數不清晨曦晚霞,想隨他走遍天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從兩道目光的第一次相遇,便註定了今生一世的糾纏。

  羅帶同心結未成,江山悲災劫。十年魂夢,風雨天涯。即便分隔兩地,在長平心中,總有那麼一絲濃濃的牽掛。國破家亡後,自己終究還不是孤單一人;在這世上還有一個魂牽夢縈的駙馬。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國亡了,山河易主,她不再是從前那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長平公主。什麼都沒有了,錦衣玉食,榮華富貴,這些她都可以不要,那麼至少,至少能留給她一顆愛人的真心吧。正是有了這個信念,身受重傷時,長平咬緊牙關,忍受著身心的巨大創傷挺了過來;期盼著上天些許憐憫,能讓她們夫妻重逢,共聚天倫。他來了,相聚不到一刻卻又毅然絕塵而去,留給長平的只有更加濃烈的思念與不解。儘管知道他回去是為了救人,但世顯轉身離去的背影終究是在長平的心上劃下了一道似深似淺的痕跡。

  最讓長平心痛的,我想,不是世顯的「變節投降」,也不是他的「獻計獻策」,而是他的「琵琶別抱」。那次在墳前的不期而遇,喇叭姑的話把長平真正導入了一個更深的泥潭。「他當初捨我而去,不僅僅是為了還金箭,原來……」少經世事的她從未嘗過被人背叛的滋味,心口一陣撕裂般的疼痛。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彼此相愛的一對愛侶偏要接受命運的作弄;一次又一次的誤會,使長平心中的那道裂痕越來越深。然而揮不去、斬不斷的仍是那一抹情絲。愛之深,恨之切;如果沒有刻骨銘心的愛戀,又何來怒火中燒的憤恨?

  如果說前幾次的誤會讓長平心碎、流淚,那麼清帝頒下的那道賜婚的聖旨就讓長平徹底地心死了!再多的傷害還可以有所期盼,而如今眼看心上人將與另一女子成親,那還有什麼好說的。既然上天對她如此絕情,又何必作繭自縛?揮劍斬情絲,拋棄的不只是那塊一直珍藏多年的玉珮,還有那份沉澱在心中念念不忘的感情。故國如塵,故人如夢,等到夢醒時分,才發覺原來一切都是虛假。從此長平塵封了自己傷痕纍纍的心房……

  但誤會總歸是誤會,終有撥雲見日的一天。世顯的深情終於再次敲開了長平久閉的心門,而此時已是長平背負著國仇家恨,被迫回宮的時候。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十年後的傍晚,遙望夕陽中的紫禁城,百種滋味湧上心頭。「每一次的黃昏,紫禁城的黃昏,我就會感到莫名的悲哀!」包含了多少辛酸與無奈,多少失落與惆悵。黃昏的紫禁城籠罩著一層蕭條、肅殺之氣;昔日的繁華已乘風去,紫禁城一步步沒入了更深更暗的黑夜。大明的公主本該在大明覆滅時就香消玉殞,雖然長平僥倖活了下來,但她的靈魂已隨之而去了(還記得長平說的那句話嗎?「我是一個屬於過去的人,昨天埋葬父王的時候,我也一起被埋葬了。我是一個要隨著大明而去的公主……」)。餘下的這段生命,一半是為了家國,一半是為了世顯。如今太子安全釋放,父皇得以安葬,她已為大明用盡了最後一絲力量。「採得百花成蜜後,香魂一縷上青天。」而世顯,教她如何啟齒呢?他的深情尚無以為報,又怎能累他同埋孽網?曾經試探地問過:「世顯,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消失了,你怎麼樣?」世顯的回答堅定而執著:「不會,再也不會!你我之間有一條無形的帶子把我們緊緊纏住,你也再不會離開我,不會!」其實此時的世顯早已洞察了長平的心事,這是對她不悔的承諾,也是對自己心意的一種義無反顧的表白。

  有人說長平自私,只為了尋求自己的解脫,而棄世顯於不顧。這點我絕對不同意。其實長平早就看開了生死,在聽完智慧師太的那席話後,不是該就此心態清明了嗎?為什麼還是一直悶悶不樂?一直憂心忡忡?無他,還是為了駙馬——周世顯。世界上有哪個女子不希望心上人對自己一生癡情,生死相隨?而長平寧願一個人孤單上路,也不要連累駙馬。試想一下長平是懷著怎樣的心情把世顯託付給婉君格格的?表面在微笑,其實她的內心比誰都還難受。天下之大,能做到這點的又有幾人?面對世顯的款款深情,幾次話到嘴邊,卻吞了回去。她怕,怕世顯要為了自己一同殉情,怕因自己而誤了世顯的一生。愛他,卻不想他為自己而死;就是因為替世顯想得太多太多了,所以一直到大婚,想對他說的話還是遲遲沒有說出口。

  洞房花燭之夜,執手相看含樟樹,最終還是世顯替長平道出了他們的歸宿:夫妻泉台上再設新房,地府陰司裡再覓那平陽門巷。這一段亂世兒女情終於在公主駙馬的雙雙殉情中落下了帷幕。他們終沒負當年在含樟樹下對彼此許下的生死與共的諾言。地老天荒情未了,情鳳永遠配癡凰;這一生,是知音,是伴侶!長平永遠只是世顯一人的長平,而世顯也終究只是長平一人的駙馬。
行文至此,使我想起了這曲鍾愛的《點絳唇》:

    梅馨初聞,明珠玉露點絳唇,
    寒霜冬韻,獨掬一束春;
    娉婷傲立,天冷雲袖稀,
    誓不移,夢猶相思,生死永相隨!

  總有一種記憶揮之不去,總有一種深情刻骨銘心。捨生忘死,我的生命在你的生命裡繼續;毅然殉情,不願看你孤獨離去;大難滔滔,留下我的愛陪你漫漫長夜;面對死亡,愛情感天動地。每當星夜,仰望蒼穹,在那千里之外,銀河之端,長平和世顯正拈花微笑……

Copyright ©2003-2019 葉童的反串世界 YehT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